我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顺利完成交付,开启了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实质性一步。
在5月16日,来自海合会国家阿联酋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马尔文"轮在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顺利完成接卸,历时26.5小时。这批货物是我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意味着我国在油气贸易领域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人民币逐步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其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采用人民币。此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启用了人民币结算,以降低汇兑成本。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多个积极进展。根据报道,泰国央行副行长表示,泰国央行预计将放宽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规定,以减少货币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泰国正与中国央行就促进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使用进行磋商。巴基斯坦也表示希望与中国达成以人民币购买原油的长期协议,并已经下单订购一批俄罗斯石油,这笔交易得到中国银行的支持。
此外,巴西企业Suzano SA考虑向中国出售其产品并以人民币计价,显示出美元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失去主导地位的趋势。印度与俄罗斯之间关于用卢比结算双边贸易的谈判暂停,印度希望通过卢比支付来降低货币兑换成本,但俄方认为持有卢比不划算,希望使用人民币等其他货币进行支付。
此外,中国政府特使翟隽访问叙利亚期间,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赞扬中国的斡旋工作,表示在交易中脱离美元,金砖国家可以发挥领导作用,国家间买卖交易可以选择以人民币结算。埃及也考虑使用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贸易伙伴的货币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这些积极进展显示出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不断完善。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显著增长,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得到更多市场主体的认可。人民币在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几乎零增长至48%,创下了逾十三年来的新高。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了约50%,成为重要的支付结算货币。根据SWIFT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达到2.3%,位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截至目前,我国与累计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有效金额超过3.5万亿元。在清算机制方面,我国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机遇,也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带来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