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近日报道,由于担心美国可能扩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至中国金融机构,中国的大型银行已开始加强对中俄交易的审查,并逐步从与俄罗斯有关的交易融资中撤出。这一变化迫使一些中国企业寻找替代的结算方式,包括通过边境小银行和地下融资渠道,甚至是转向被中国官方禁止的加密货币。
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和其西方盟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目的在于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并对其军事行动施加压力。这些制裁不仅针对俄罗斯的金融系统和关键产业,还包括限制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随着战争的持续,制裁的网也逐渐向与俄罗斯有经济往来的第三国扩展,其中包括中国。
据报道,中国的大银行在处理与俄罗斯有关的业务时变得异常谨慎,以避免触发美国的金融制裁。银行对与俄罗斯交易相关的审核程序日益严格,这直接影响到了需要与俄罗斯进行商业往来的中国企业。例如,广东省一家电器制造商的创始人王先生就表示,由于大银行结算付款需要数月时间,他不得不通过非官方渠道进行资金结算,或者缩减与俄罗斯的业务规模。
不仅如此,还有企业完全退出了俄罗斯市场,因为官方金融渠道的不确定性使得正常业务运作变得困难。一位广东上市电子公司的经理透露,自3月初以来,几乎所有中国的主要银行都暂停了与俄罗斯的结算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中国公司开始转向边境的小银行和地下融资渠道来进行交易结算。货币经纪人和加密货币,尽管在中国受到官方限制,却因其能提供更灵活的交易方式而被一些企业采用。这种趋势不仅反映了国际制裁对全球贸易流动的影响,也显示了市场参与者在面对政治和经济压力时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然而,这些替代结算方式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法律风险、汇率风险以及资金安全性问题。此外,地下融资渠道的使用可能还会带来监管上的问题,使企业面临额外的合规风险。
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演变,中俄贸易的未来充满变数。一方面,企业需要为应对可能的金融制裁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可能需要探索更多官方支持的机制,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并维护正常的经济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