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所未有的干旱,巴拿马运河近日遭受通行能力的严重下降,超过160艘船舶在航道两侧大排长龙,等待通航时间已达21天。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的关键节点,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承担着全球近6%的海洋贸易任务,主要来自美国、中国和日本。受气候变化影响,持续的干旱可能导致此类问题成为常态,从而影响船舶的通航能力和吃水深度。
为应对当前的干旱情况,巴拿马运河管理局(PCA)已采取多种限行措施。例如,对于较小船只通行的旧船闸,每日预约船只的上限已从16艘减至14艘。此外,7月份还实施了更严格的较低水位限制,要求船舶减轻40%的载重量。
这些措施已导致多家航运公司受到影响。例如,长荣海运的大型集装箱船“Ever Max”被迫减载1400个集装箱后才得以通过运河。预计此次干旱将导致货物运输成本进一步上升,而附加的费用可能转嫁给消费者。
业内人士担忧,随着干旱的持续,全球供应链可能进一步受到压力,尤其是考虑到巴拿马运河在国际贸易中的关键作用。例如,美国约有40%的集装箱通过此运河,货物价值约为2700亿美元。而中国是该运河的第二大用户,2022财年的货运量占总量的21.4%。
对于托运人而言,他们可能需要寻找其他航线或支付更高的费用。一些船运公司已经开始征收巴拿马运河附加费。例如,达飞轮船和赫伯罗特都已宣布加征巴拿马运河附加费。
总的来说,巴拿马运河的干旱和限行措施不仅对船运公司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压力,也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和消费者带来深远的影响。